第211章 钱 (第1/2页)
天才一秒记住【龙渊书屋】地址:lysw1.com
祁同伟端着酒杯站起身,杯沿的酒液晃出细碎的光。他是安坪市副市长,此刻没穿西装,一件深色夹克衬得身形更显挺拔,嘴角噙着抹带点痞气的笑:“各位乡贤别见外,咱安坪人早年在外闯,靠的是膀子硬,可现在得靠脑子活——总不能让‘能打’这名声,压过了‘能干事’吧?”
话音落地,满场笑声炸开,像滚过一阵暖烘烘的风。坐在角落的五金老板张建军放下筷子,黝黑的脸上泛起红,他往前凑了凑,手里还捏着半个没吃完的包子:“祁市长这话说到点子上了!早年我在鹏城电子厂打工,车间主任一听我是安坪的,立马把我调去看仓库,说‘你们那儿的人能打,看仓库放心’!后来才知道,是咱这儿早年有几个混子在外头惹了事,坏名声传得比啥都快!”他边说边比划,满是无奈又带点释然。
祁同伟收了笑,举杯的手悬在半空,眼神陡然沉下来,却透着股让人信服的劲:“所以更得靠各位把好名声挣回来!今天放句狠话:各位乡贤若想回乡投资,安坪市委市政府就是你们的后盾,全程护航!单家实力有限?没关系,欢迎组建产业联盟!只要联合体固定资产总投资达5000万,安坪经开区即刻开通绿色通道,税收减免、土地优惠……政策红利,上不封顶!”
“上不封顶”四个字砸在桌上,像颗石子落进滚水里,现场顿时沸腾起来。
“这话实在!”做梭织的沈总猛地一拍桌子,西装袖口滑下来,露出腕上的老手表,“我在鹏城租的厂房,今年租金又涨20%,再涨下去,利润都不够交租的!可自己拿地建厂,光环评、基建就得一个亿,咱小厂子扛不住啊!”
“扛不住就抱团!”做针织的李总接话,他手指在桌上敲着数:“咱四家——我这针织、沈总的梭织、老周的辅料、老赵的印染,加起来投1.8亿,建个百亩智慧工厂!我出4500万,独占整栋五层厂房,楼上开车间,楼下搞仓储,谁也不耽误谁!”他越说越兴奋,唾沫星子溅到桌上,自己浑然不觉。
“我们电子组也参一个!”做连接器的王总举着酒杯站起来,“我们三家联合注资1.2亿,搞个8层垂直产业链园区,一楼做模具,二楼注塑,顶楼设实验室,上下游全串起来,比在鹏城分散着干效率至少提三成!”
满桌人都跟着点头。这些在鹏城扎根了十几年的企业家,谁没算过账?安坪的人力成本比鹏城低四成,地价更是连一半都不到,早盼着把生产基地迁回故土,只是缺个领头的、敢拍板的——祁同伟这番话,正好捅破了那层窗户纸。
祁同伟的目光落在主位旁的刘海生身上。这位星科通讯的董事长,手机年销量600万台,“星品质、利天下”的广告在高铁站随处可见,此刻正慢悠悠地转着酒杯,指节叩着杯壁,发出轻响。
“刘总,”祁同伟开口,声音不高,却精准地压过了周遭的议论,“星科的‘研产销’一体模式确实厉害,但恕我直言——船大了怕浪,巅峰时最得防着‘黄赌毒’那类虚火陷阱。你看鸿海,靠代工做到世界500强,代工利润是薄,可它能反哺研发,订单稳了,研发投入才敢砸,这叫风险对冲,方能行稳致远。”
刘海生挑眉,放下酒杯的动作带着点较劲的意味。他五十出头,两鬓微白,眼神却像鹰隼似的亮:“祁市长这是劝我做‘加工厂’?代工那点利润,薄得像刀片!”
“刀片磨得快,也能割开市场。”祁同伟指尖轻叩桌面,“鸿海代工起家,去年营收超万亿,研发投入占比5.8%,比不少自有品牌都高。它靠代工稳住基本盘,才有底气砸钱搞芯片、新能源——刘总,星科要想从‘卖手机’变成‘造生态’,代工这步棋,不能少。”
“说得好!”邻座的维国家具董事长刘维国猛地一拍大腿,他嗓门洪亮,震得桌上的酒杯都跳了跳。这位做实木家具起家的老板,此刻正攥着刘海生的胳膊,笑得满脸红光:“海生老弟,我跟你赌一把!我押10亿建ai智能家居产业园,从智能床垫到全屋控制系统,全产业链打通!你这科技巨头,不跟一注?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重生1987,从县医院开始外科成圣》《重生之财源滚滚》【头条书屋】《网游之修罗传说》《港综: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》《天机骰子》《那年华娱》《超时空快递》【穿越九九】《红楼:从小卒到万人之上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